—-来自一个抗疫志愿者的思考
声明:为避免地域歧视言论,把事发地省略。
写在前面:这则新闻应该是4.16日左右发生的,当时就盘算着写点文字出来;谁料懒癌扩散,一直拖着没有动笔。
今日浏览网页,发现此事件还在热议……那么,还是写点什么吧……
告诫自己:“日事日毕,日清日高”,下次绝不拖拉[无辜笑]

图片来自于网络
网传这件事是这样的:一老人因对防疫物资分配不满,认为自己有3套房子(一套空置),就应该要3盒鸡蛋;防疫人员(估计是居委工作人员、志愿者等)不同意,说物资按住户发的。双方争执不下,老人怒摔三盒鸡蛋。

视频截图
网上的评论大多是对老人的行为表达反感和质疑(有的言论不仅限于“行为”层面了)。的确,在目前物资紧缺的状态下,故意毁坏救济物资,是非常不可取的。然而,同样作为一个身穿大白的小区志愿者,我不禁思考:
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?
我们应该怎么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?

图片来自于网络
那么,就然我们就事论事,从另一方面分析此事,分步骤讨论一下类似情境的冲突管理,希望有所收益。
第一步:冲突事件分类
冲突是人际交往中经常发生的,一般可以分为2类:
一类是 “任务指向性”的,是双方都为了完成某项任务,而产生的积极的、建设性的冲突; 另一类是 “情绪指向性”的,是因情绪问题而产生的、对人不对事的冲突,往往是具有破坏性的。 |
此次冲突明显属于后者,是破坏性的。
情绪性冲突往往基于个人的偏见或成见,并伴有浓烈的情绪色彩。
如果不妥善处理,会给当事人双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,影响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。

图片来自于网络
第二步:寻找真因
想要解决冲突,就必须要先分析一下发生不良状态的真实原因。
如果找不到真实原因,任何策略都是一种紧急策略,问题就没有得到真正解决。
我总结有如下四点原因:
1. 发生问题时,双方角色的差异化。
差异化造成双方不同的信念和态度,引发冲突。
比如,在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,“防疫人员“和”居民“两种不同的身份,赋予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权责和义务,对“分配物资”这件事,产生了不同的信念和态度,进而产生冲突。

图片来自于网络
2. 物资缺乏的状态。
物资的缺乏可导致人们倾向于用竞争的方式争夺资源。
我认为,这是发生对“防疫物资“出现了“抢夺”、“保护”两种行为冲突的根本原因。

图片来自于网络
3、分配规则的模糊性。
模糊性可以渲染竞争的氛围,诱发冲突。只有在双方对规则表现出一致的允诺和赞同时,才可以有效地控制潜在冲突。
本次事件中,冲突双方对于物资分配的标准有着不同意见,工作人员也没有提供有力证据,证明分配规则,强化冲突。

图片来自与网络
4. 沟通不良
沟通不良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结果,甚至循环加强。机制可以从心理学层面解释:
1)以原有的心理定势来解释和预期对方的心理和行为,带有主观性和情绪色彩,易引发误解,造成冲突。 2)如果一方沟通采取过激的方式,对方很可能会报以同样不合作的态度,恶性循环。 3)交流不畅,会削弱双方进一步沟通的动机,强化心理定势,加剧冲突。 |
回到这件事上,沟通不良是诱发冲突升级的首要原因。
我们该怎么办呢?

图片来自于网络
三、探索适合的冲突处理模式
我们在此根据美国行为学家托马斯提出的“冲突处理二维模式”理论,逐个分析,使用排除法,寻找适合这种冲突处理模式。
1、 竞争策略(又称:强制策略)
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,试图在冲突中占上风。
分析:这是本案例中老人开始阶段采用的方式。此种方式不利于解决矛盾。
2、 回避策略
既不满足自身利益,也不满足对方利益,试图通过逃避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平息冲突。
分析:在此案例冲突的最后,工作人员暂停分配分配工作,把物资车推走,就是采取回避的方式。此方式并未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,下次还会出现。
3、迁就策略(又称:克制策略\迎合策略)
完全屈从于他人的愿望,忽视自身的利益。
分析:在此案例中没有人使用这个对策。工作人员保护物资是职责所使,也没有自行多发一份给老人的权利,并且如果这次采用迁就策略,那下一次该如何处理?所以,这也不是适合的对策。
4、合作策略
双方通过积极解决问题来寻求互惠和共赢,通过“把蛋糕做大”,实现双赢。
分析:在此案例的场景,双方是很难达到共赢的。这不是一个适宜对策。
5、妥协策略(又称:谈判策略)
试图寻求一个中间位置,使自身利益得失相当。
分析:在此案例中没有人使用这个对策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貌似是一个可选方案。

图片来自于网络
四、策略制定
综上所述,我认为,可以采用如下三种策略:
1、注意沟通技巧,消除隔阂,避免冲突
1)作为志愿者,要明确:新冠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。
沟通时,千万不要把“工作人员发物资”和“居民领取物资”对立起来,而应是面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这同一个目标。需要居民的理解、支持、体谅与奉献。
2)作为志愿者,要明白:“面子法则”是中国式人际关系的一大特色。
沟通时,注意方式方法,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沟通,利用“同理心”法则,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,让老人在保留“面子”的同时愿意配合工作。
2、明确分配规则与程序。
有证据表明,有效缓解模糊性造成的冲突,尤其是在资源匮乏时,对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需要做出明确规定。有利于消除误解、建立公平。

图片来自于网络
作为志愿者,我们可以在分配物资前,先把物资分装好,并且标好门户号。别看一个小小二点准备动作,其实使用了心理学策略:
1)如果再发生冲动性的抢夺事件,那么,抢夺者抢到手后… 2)就会清晰看到物资上的门户号,明确抢夺了属于某某邻居的物资… 3)这会激发他的理性思维,从而减少冲动行为。 |
另外,执行物资透明化管理,把物资发放规则公示在显眼的位置,消除居民对分配的模糊感,避免产生疑惑,避免冲突。
3、及时安排“第三方介入“
最后,如果现场已经到达无法谈判的焦灼阶段,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请“第三方介入”,而不是选择“回避策略”。
无论请居委的领导也好,请警察来调停也好,目的都是把现场控制住,再把规则讲清楚,最终得到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方案。只有这样,才不会重蹈覆辙,才算处理完成。

图片来自于网络
最后,看着散落一地的破碎鸡蛋,小编内心也是非常心疼的。
在这特殊的情况下,大家一起努力保护珍贵的物资和人心的善良吧
好啦,今天就分享到这里。下次见
—–寻找观察世界的另外一只眼睛—–
创业项目群,加盟网络创业小项目,添加 微信:Sumeyun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eyun.com/31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