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讲平说

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,我们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,“这个老张真能干”,“那个老李是一把好手,太能干了”,“小孙年纪轻轻真能干”。其实这样的评价里面,包含着对一个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工作有效性的肯定。这种有效性,既指效率,也指效果。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个问题:这种有效性是才华吗,是知识吗?很显然并不是,稍微探究一下我们就能发现,这种有效性是一种行为模式或者一种行为习惯。所以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,“卓有成效并非是与生俱来的禀赋,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。”
如果说一个人的知识、技能、智力或者想象力是重要资源的话,那么卓有成效就好比是一台加工机器,只有这台机器运转起来,资源才能变成产品。所以在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也可以看到,富有资源的人未必能成功,而那些卓有成效的人最终都能登上胜利的顶峰。这个比喻让我们忍不住想起“龟兔赛跑”、“南辕北辙”和“小马过河”三个经典的寓言故事。其实大家想想,这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展示了有效性的深刻内涵。
既然说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、可以训练的,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?彼得·德鲁克总结了五个基本要点,这五个要点也是在管理学课堂上经常讨论的话题:
一是时间管理。德鲁克强调的是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,做好每一天的计划,用好零碎的时间,一方面懂得拒绝,一方面懂得授权。在这方面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“拖延症”,在这方面咱们“平讲平说”也总结过一些口诀:定时定点视觉呈现,由小到大合理切片,抓住两点落实三件。另外要特别重视从微习惯的培养入手。
二是兑现承诺。可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,当一个人加入一个组织或者进入一个团队以后,他必须要问自己一个最基本的问题:我能做出什么贡献?这个问题让一个人的才能和组织的目标或者价值建立紧密的联系,这个问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远见、格局或者责任感。可以说一个人对自己贡献的承诺,就是对卓有成效的承诺,也是对个人价值的承诺。
三是用人所长。这个“人”既指别人也指自己,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,一定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,这样才能确保有效性。就好像10个手指有长有短、有粗有细,它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,就能组成一个健康有力的手。一个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,不能狂妄自大,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,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可以。同时在职场上、在社会生活中,都要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,善于跟别人取长补短、优势互补。
四是要事优先。不要为琐碎的事情牵扯精力,一定要集中精力把关键的要事处理好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懂得筛选,学会做减法、学会拒绝。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“画龙点睛”,一定要集中精力、专心致志做好点睛的工作,不要在画龙的鳞片这方面浪费太多的时间。
五是有效决策。要善于判断前提条件,锁定关键问题,确定一个合理的标准。任何决策的胜利都是标准的胜利,先有标准,然后才能谈到有效的决策。同时不要完美主义,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或者完美的事儿,有选择就会有遗憾,每一个选项都对应着相应的后悔值,我们只要避免最大的后悔也就可以了。而在这个避免过程中,反面意见往往比正面意见更有借鉴价值。
创业项目群,加盟网络创业小项目,添加 微信:Sumeyun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eyun.com/1599.html